从幼年起对异文化的向往
小泉八云于1850年出生在希腊。他的父亲是一位爱尔兰籍军医,母亲则是希腊贵族的女儿,出身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。
幼年时,父母离异后,他由父方的亲戚抚养,从此经历了颇多波折。
他在英国接受了严格的教育,但生活中始终感到孤独。
失明的不幸降临后,他便沉浸于阅读,广泛接触各国神话与传说。
在美国的经历与失望
19岁那年,八云踏上美国之旅,并在新奥尔良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。
作为记者,他采访了各个文化和族群的生活,尤其对克里奥尔文化和非裔美国人社区的民间传说产生浓厚兴趣,并发表了相关报道。
然而,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和商业主义让他倍感失望,逐渐激发了他对其他国家生活的向往。
对日本兴趣的萌芽
到了1880年代后期,八云对东方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。
他阅读了许多关于日本的书籍,被日本独特的精神内涵与神秘文化深深吸引。
在当时的西方,刚刚开国的日本被视为一座神秘而异国情调浓厚的国度,这种神秘感令八云倾心不已。
前往日本的决定
1890年,八云接到了美国出版商《哈珀斯杂志》的派遣任务,要他撰写关于日本的报道。
他抓住这一契机,决心前往日本。
于是,40岁的他带着多年的向往,毅然踏上了日本之旅。
初次体验日本
1890年4月,八云抵达横滨。
彼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迅速现代化进程中,但传统文化和习俗依旧根深蒂固。
八云被日本街道的风貌、民众的礼仪以及宁静的生活方式深深打动。
在松江的生活
八云随后在岛根县松江市的一所中学(今松江北高等学校)任教英语。
松江这座保留着江户时代风情的宁静城下町,正是他梦寐以求的“古老而美好的日本”。
在松江的生活宛如梦境:他漫步于城中,细致观察居民的生活,深入学习日本传统文化。
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,他逐渐理解了日本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,并将这些体验融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中。
对日本文化的深厚热爱
八云尤其钟情于日本的民间传说,尤其是有关幽灵与妖怪的故事。
在松江,他聆听了许多怪异传闻,这些故事后来成为他著名作品《怪谈》的素材。
正是在这一时期,他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神话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,为日后成为一位杰出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总结
小泉八云选择前往日本,并非偶然,而是他从幼年起对异文化的向往、对美国社会的失望以及对日本文化浓厚兴趣共同促成的结果。
他在松江的生活、对日本文化的沉浸以及与小泉セツ的相遇,仿佛都是命运的安排。
八云的一生与日本紧密相连,他的作品至今仍为全球读者所喜爱。
他所记录的日本怪谈和传说,不仅将日本文化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,其影响力也延续至今。
参考网站
https://www.hearn-museum-matsue.jp/ (小泉八云纪念馆)
https://www.kankou-matsue.jp/ (松江旅游官网)
https://www.kyotoprize.org/laureates/lafcadio-hearn/ (京都奖获奖者介绍)
https://www.jnto.go.jp/ (日本国家旅游局)